水稻細菌性褐斑病防治方法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1463 | 回復數(shù):0

聯(lián)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7-7-10 18:4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一、病害癥狀
1、葉片:病斑初為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后呈紡錘形、長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赤褐色,邊緣有黃色暈紋,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形條斑,使局部葉片枯死。如病斑發(fā)生于葉片邊緣時,沿葉脈擴展成赤褐色長條形病斑。
2、葉鞘:多發(fā)生于劍葉葉鞘,病斑為赤褐色,短條形,水漬狀,多數(shù)病斑融合形成不規(guī)則形病斑,后期中央呈灰褐色,組織壞死,剝開葉鞘,內(nèi)部莖桿上有黑色條狀斑,葉鞘被害嚴重時,稻穗不能抽出。
3、稻粒穎殼:產(chǎn)生污褐色、近圓形病斑,重者可融合成污褐色塊狀斑。

二、侵染循環(huán)
病菌在病株殘體、種子以及各種野生寄主上越冬。種子上帶菌,播種后直接引起幼苗發(fā);在病株殘體和野生雜草上越冬的病菌先為害雜草,以后再借風、雨傳播侵染插秧后的水稻,感病水稻上的病菌再借風、雨傳播引起再侵染。此外,病菌也可以借灌溉水進行傳播。

三、發(fā)病條件
1、菌源:凡上年殘存的病殘體、病種子數(shù)量多,如不經(jīng)處理,均可引起來年發(fā)病。野生寄主菌源多,也可加重病害。
2、氣候條件:天氣陰冷,再加上大風,尤其暴風雨使稻株葉片多傷,可加重病情。
3、稻田管理:水肥管理不當,氮肥過多,長期深水淹灌,水稻生育不良,病害發(fā)生較重。

四、防治方法
1、消滅菌源:病種子消毒處理,病稻草進行銷毀,稻田附近或池埂上的野生寄主(雜草)也應割除銷毀。
2、肥水管理:淺水灌溉,科學施肥,嚴禁有病水田串灌。
3、藥劑防治:2%加收米80-100毫升/畝,或50%多菌靈100毫升/畝,或25%葉枯靈可濕性粉劑170-340克/畝,或14%膠胺銅水劑125-170毫升/畝,或10%氯霉素可濕性粉劑60-70克/畝,兌水15-20升莖葉噴霧。
(技術規(guī)程僅供參考)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