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認識水稻 [復制鏈接]

二維碼
聯(lián)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7-11-2 14:05:0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水稻起源于亞熱帶,屬喜溫、喜日照沼生植物。水稻在旱育苗期喜歡偏酸性土壤,在本田喜歡偏堿性土壤。

水稻之所以要旱育壯秧,是因為水稻在3葉前,沒有形成葉片吸收氧氣向根部傳導的通氣腔,要靠根系自己呼吸土壤中的氧氣,而淹水的土壤是幾乎沒有氧氣的。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濃度只有0.1-0.2%,而根系呼吸的氧氣要求在5%左右。所以,苗床長期淹水或處于含水量高的條件下,根系是不能正常呼吸的,也就不能正常健康生長。這與水稻的沼生起源有著直接關系,沼澤地在春季是干旱的環(huán)境,而在雨后則是淺水濕潤環(huán)境。與水稻生育期相關的農時一個是播種時間另一個是插秧后的返青時間長短。播種早,插秧返青時間短,生育時間就充足,反之就不足。而返青期的長短主要決定于旱育秧時苗床上根系壯與不壯,也就是生根勢強與弱。生根勢強的秧苗插進本田后返青就快,生根勢弱的就慢。慢就影響生育進程這是顯而易見的問題。水稻根系的呼吸與土壤中的氧氣分壓有著直接關系,氧氣充足,根的呼吸代謝就充分,就沒有了毒素的積累,而根呼吸代謝不充分,就會有不利物質的積累。這樣,就影響根系的生長。在土壤含水量達到70%以上的環(huán)境下,根呼吸就受影響,而這種影響并不是立刻就顯現(xiàn)出來,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條件就表現(xiàn)出來了。土壤條件的冷熱與含水量有直接關系,寒地稻作區(qū)的旱育秧也是因為要避免冷涼才要給水稻苗床創(chuàng)造一個“旱”的環(huán)境。旱育秧不僅可以避免冷涼,還可以滿足根系呼吸的需要,同時旱環(huán)境下,也有利于各種養(yǎng)分的轉化利用。

水稻的根系是怎么生長出來的呢?我們知道同伸理論,也就是蘗、葉、根同伸的。它們的同伸關系是N-3,也就是說,地上部我們所能看到的各個部位(鞘葉、不完全葉、第一葉、第二葉……第N葉)。當種子出芽時,最先出的那條根是種子根,然后出一個小芽就是鞘葉,再伸長長出綠色的是不完全葉,而后從心里再長出的,是第一葉,當第一葉展開后,稱為出苗。出苗后,按我們剛才的算法,一葉一心時,心為第二葉,那么2減1是第一葉,減2是不完全葉,減3是鞘葉,就會在鞘葉節(jié)長出根,根數為五條;當秧苗長到二葉一心時,心為第三葉,那么3減1是二葉,減2是1葉,減3是不完全葉,就會在不完全葉節(jié)長出根,根數是八條;以此類推,三葉一心時,第一葉節(jié)的根就會生出來,根數是九條。我們插秧時,一般葉齡為3.1-3.5葉齡,所以,這九條根并不長。在苗床上,由于播種密度大,根系盤結在一起,插秧時,機械的撕裂和秧爪的植傷,已經伸長的根系基本上死掉,而這九條根由于很短(一般不超過3毫米),沒有受到損傷。進入土壤后,迅速伸長,達到吸水能力,即為返青結束。
旱育秧苗床上抑制根系生長的因素
1、土壤粘重能透性不好
2、澆水過多,透氣空間不足
3、施肥過大,鹽度指數過高
4、溫度過低,根系生長會處于停滯狀態(tài)
5、調酸過重,陰離子濃度過大
6、某些殺菌劑(如:敵磺鈉等)抑制根系生長
早些年,我們用敵磺鈉做殺菌劑,雖然防治了土傳病害,但也抑制根系生長,在手插秧的時代,無所謂,但機插秧就不行了。即使在手插秧的時期也希望生根勢強一些,所以,就誕生了108生根寶,它可以解除敵磺鈉對根的抑制作用。但現(xiàn)在已經基本上沒有再用敵磺鈉消毒的,所以,只要避開前面的抑制因素,根系會自然生出來,無需再用生根劑類的物質。在苗床上,根系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條件,由于扣棚采取的保護地措施可以解決,到本田,由灌溉水來增溫保溫,同樣可以解決。因為,插秧的苗已經超過了3葉期,形成了通氣腔,即使土壤含水量達到100%,也會自然生根的,插秧后灌護苗水,主要是為了增溫防霜凍和風害。所以在我們大陸季風氣候區(qū),灌護苗水是十分必要的。在苗床上使用生根劑也就可有可無了。苗床生根劑使用不當不僅不能達到生根的目的,還會起反作用,苗床生根劑要用在土壤中,它可以促進根系生長點的細胞生長,如果用在莖葉上,就會促使莖葉生長點生長,造成秧苗徒長。濃度過高,就會對地上部生長中心(2葉1心是第7葉)造成致畸作用,影響水稻發(fā)育甚至造成減產。

水稻的葉、蘗的生
水稻的分蘗和葉的生長是同伸的,包括我們前面說過的根,水稻是葉、蘗、根同伸。掌握這些,有助于我們科學管理稻田,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合理調控,取得最大的光合群體效應。
水稻的分蘗,具有分蘗功能的葉位是不完全葉,因此,國際水稻研究所吉田昌一,把不完全葉稱為第一葉。水稻的分蘗,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發(fā)表過。這里我只想說說抑制水稻分蘗的因素。
那么抑制水稻分蘗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播種或插秧密度過大。
二、插秧過深
三、灌溉過深或缺水
四、氮肥缺乏
我們通常認為,水稻品種間存在著分蘗力大小的問題,這是錯誤的,所有的水稻都是按照同伸理論來分蘗的,因此,分蘗力本身沒有大小之分,而真正的是對這些抑制分蘗的因素敏感程度不同而已。大多數“分蘗力差”的品種,對播種的插植密度因素敏感。而我們恰恰錯誤地認為,對這些品種的播種量要加大,這樣就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越加大,越不愛分蘗。也有的人問我,是主莖穗大還是分蘗穗大的問題,在這里我可以明確地回答這些朋友的提問,分蘗和主莖是一對競爭性的互助關系,主莖成穗率大小與分蘗有無呈正相關。而具有分蘗的主莖無論是在穗大小上,還是空秕率高低上,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有分蘗的主莖粒數可以增加29.8%,而分蘗的粒數僅比無分蘗的主莖粒數減少10.1%。無分蘗主莖和分蘗空秕率相差無幾,而有分蘗的主莖空秕率則減少44%左右。因此,水稻的主莖必須在有分蘗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結穗。但分蘗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地分蘗就會產生過早封行,會產生郁蔽,影響最下面倒四節(jié)間的充實(詳見《水稻為什么倒伏》一文)。會造成倒四節(jié)間壁薄。干物質量儲備不足。不僅可以造成倒伏,還會造成穗部營養(yǎng)不足而影響千粒重和出米率。
那么,怎么樣來調控分蘗呢?
首先,準確確定本田插植密度(苗數/平方米),按照相應的行、穴距來確定播種量,按水稻千粒重25克計算,40粒/克,每盤為648穴,這樣就確定了每盤的播種量。
其次,待水稻長到N-n葉齡時,看看田間的分蘗莖數是否達到了計劃收獲穗數的80%左右,如果達到,要及時排水晾田控蘗,控蘗的方法,是壟溝或腳窩(車轍)有水,地表無明水,而不見裂,如果裂縫超過0.5厘米,則要串一次水。如果下雨,要及時排水。達到N-n+1時,無論是否達到計劃收獲穗數的80%,都要控蘗。如果在N-n之前,達到計劃收獲穗數的80%,也要控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杈夠不等時,時到不等杈”。
第三,在水稻分蘗期只追施一次分蘗肥,堅決取消所謂的調節(jié)肥。按寒地水稻栽培來說,整個六月份為禁肥期,嚴禁施用氮肥。
通過這樣的調控,水稻就會有一個較好的光合群體,為高產打下一個夯實的基礎。我們傳統(tǒng)種稻上所說的“有收沒收在于灌,收多收少在于排”也正是這個道理。
穗的生長

水稻穗的形成?梢赃@樣看問題,假如主莖有11片葉,那么穗可以看成是第12葉,這樣看,就簡單得多了。如前面說過的,水稻分蘗,當分蘗發(fā)生的時候,分蘗的第一片葉與主莖的相應葉片是同齡葉位,比如:主莖葉齡為4的時候,那么,N=4,N-3=1,主莖第一葉節(jié)出現(xiàn)分蘗,分蘗的第一片葉與主莖的第4葉是同齡葉位。當主莖生長達到倒數3.5葉齡時,如11葉品種7.5葉期,穗開始分化。穗分為穗軸、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和穎花。
 武漢普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forum
幼穗分化指的就是穗軸的分化,這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細胞分化,并不能在外觀上看到,也就是主莖倒4葉后半部分生長。在倒數3.0左右 ,為一次枝梗分化期,倒數2.5葉左右 ,為二次枝梗分化期,穎花分化在倒數2.0左右,雌雄蕊分化始期為倒數1.5葉左右 ,花粉母細胞形成始期為倒數0.8-0.7葉齡,減數分裂始期為倒數0.4-0.3葉齡,四分體至單核花粉粒形成為倒數0.1-0葉齡。在苞分化到雌雄蕊分化階段,主莖和分蘗還有不同植株葉齡變幅大,而后期,變幅很小。在倒數葉齡為2.0左右追施速效氮(氨態(tài)氮)就是要促進穎花數的分化。葉齡余數變幅大,對群體有很大的作用。在倒數0.4葉齡時,如果遇到低溫要加深灌水,來防止障礙型冷害發(fā)生也是十分必要的;ǚ哿5某鋵嵤窃谠兴肫冢▌θ~放橫)實現(xiàn)的。水稻是自花授粉,在穎殼打開時,授粉已經完成了,所以,在這個時間進行田間噴霧作業(yè)是不會影響水稻授粉的。如果說這段時間的霧雨天氣導致空殼,那也是在減數分裂期的低溫造成的,而不是雨霧的原因。在穎花分化時,不能斷水,此時對水的要求雖然不是生態(tài)需水最大的時期,但對水分很敏感,此時斷水會導致穗粒數減小。在一、二次枝梗分化時,不能過干,這個時期對水分雖然不敏感,但不是不需要,此時過干,會造成一次、二次枝梗間距過大(熟稱稻碼子。。所以,在這個時間控蘗一定要長時間濕潤,而對于我們種植的重疊型品種不能過度曬田這一點十分重要。濕潤狀態(tài)可以抑制分蘗(這在田間已經觀察多年),一定要晾田控蘗。
至此,簡單給大家介紹了水稻的生長和生理基本特征,供大家有所了解和基本認識。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